贵州民族大学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以及贵州省教育会议精神,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135”工作思路,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学科谋篇,注重创新驱动,强化治理保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统计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授权点概况
贵州民族大学于2006年获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07年开始招生,2011年获批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统计学学科为贵州省重点学科,统计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贵州省一流专业。
(一)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统计学高级应用研究人才。
本学位点具体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较坚实的统计学基础,能熟练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拓展和学术研究能力,以及能够运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具备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和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毕业后能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应用研究和数据分析工作,以及在教育部门从事统计学教学科研工作等。
(二)学位标准
1.学制与学分要求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6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学术研究时间为2~5年;
硕士学位申请人必须按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规定培养环节,成绩合格。总学分、学位课程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和实践环节学分均达到规定的学分数。
2.思想道德、学术素养与学术水平要求
硕士学位申请人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学术道德,无学术不端行为,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
硕士学位申请人应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或获得1项与本专业相关的专利。
3.硕士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反映本专业的学科前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创新性;
学位论文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不得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学位论文的结论和引用的相关资料必须准确;
学位论文必须查重并达标,且同行专家盲评必须合格。
4.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要求
硕士学位申请人必须参加答辩,答辩通过后方可申请学位。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贵州民族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执行。
二、年度建设情况
(一)基本条件
1.培养方向
本学位点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需求和培养方向凝练,形成了统计建模与模式识别、海量数据统计与分析、统计模型与统计计算三个相对稳定、紧密联系、相互支撑的研究方向。
2.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现有培养方向带头人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省级优秀硕士生导师1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2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7人。2021年引进博士1人,获批贵州省数字经济领域重点人才1人,到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人。
3.科学研究
2021年导师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13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学位点共举办专家讲座12场,研究生参与人数300多人次。学科研究生参与国内学术会议62人次。研究生共获各级奖项27项,其中国家级奖6项。
4.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拥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省级重点实验室、数学与统计建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数学建模及其应用省级创新人才团队、机器智能科技省级创新人才团队、统计学研究生省级卓越人才计划和研究生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支撑平台,2021年获批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
学校图书馆拥有140万余册纸质文献、40.5TB的电子资源、48个数据库与信息平台,可提供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其中与统计学相关的纸质文献26万余册、数据库10余个。
5.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分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三个层次,主要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助教、助管岗位金等类型,覆盖了所有在读全日制研究生。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和研究生奖助学金管理办法,成立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负责组织本学位点的研究生各项奖助学金评定工作。2021年本学位点的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1项,其他各类奖学金6项。
(二)人才培养
1.招生选拔
本学位点研究生招生选拔采用普通招考方式进行,考生需先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然后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和英语水平测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最后综合成绩达标,资格审查合格的考生才被录取为本学位点的硕士研究生。为了吸引优秀生源,保障招生规模,本学位点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加大招生宣传,除在学校门户网站发布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外,还组织老师到省内各市(州)地方院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同时,设立研究生优质生源奖学金,对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统计学专业且本科就读学校年级专业成绩排名前三名的录取考生给予1000元/人的奖励。其他吸引优秀生源措施包括构建完善的奖助贷勤补资助体系、实行学术论文奖励制度与参加学术活动资助制度等。
2021年第一志愿报考人数88人,录取45人,全部为第一志愿录取。其中省外3人,占总录取人数的 6.67%,省内42人,占总录取人数的93.33%。
2.思政教育
本学位点的研究生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围绕“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扎根贵州”“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两条关键主线、贯彻学校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民族团结精神 “三元融合”办学理念、通过四个依托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统计学人才的“一根本、两关键、三融合、 四依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学科通过“三支部一高地”的联建方式,聚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支部、本院教工支部、研究生学生支部效能,打造出思想政治工作新高地。选派有经验的专业辅导员和教师组成专业化思政工作团队,依托“民大数信先锋”党建公众号、“民大数信君”学生思政公众号等新媒体阵地,积极开展思想引领,通过后台数据抓取,分析师生思想动态,筑牢思想防线,把控意识形态领导权。学科注重营造“参与、实践、开放、创新”的学科专业竞赛氛围,通过搭建实践创新平台,组建学科竞赛团队,参与数学建模、市场调查大赛等赛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五年,研究生在校期间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逐年提高,毕业生中党员比重保持在 80%以上,2020年研究生党支部被评为优秀党支部。2021年研究生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称号 1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 称号1 人,“校级优秀干部”称号2人,“校级三好学生”称号3人;获“校级优秀班集体”荣誉1项。
3.课程教学
为加强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不断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学位点根据《贵州民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精神和要求,制定了本学位点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本学位点核心课程由专业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学位核心课程和部分由研究方向确定的专业选修课程构成,每门课程均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内容。为了确保课程教学质量,一方面在任课教师选用方面严格要求,所有核心课程全部由高级职称教师开课,并优先考虑师德良好、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学术骨干和教学骨干授课。另一方面,通过院校两级加强教学督导,做好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形成“一个中心、两种模式、三个阵地、四个元素、五个维度、六种能力”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围绕一个中心——人才培养,坚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着力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统计人才。抓实两种教学模式——线上、线下,学科核心课程增设线上教学模式,线下教学注重学生问题反馈和开放式研讨、构筑生态课堂模式。依托三个主阵地——教室、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讲授前沿性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融合四个元素——精品教材、第二课堂、课程思政和科学研究,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动五个维度——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厚植爱国情怀,传承中华美德,培养钻研精神,主动服务社会。培养六种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协作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中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高等数理统计》《多元统计分析》等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创新精神进一步增强。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不断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受疫情影响,来本学位点攻读学位的留学生的教学采取了线上教学,国内学生线下教学。
2021年,本学位点导师获批贵州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获贵州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4.导师指导
本学位点严格按照《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条例》(校字[2015]147号)进行导师遴选、聘任和考核工作。导师遴选与聘任过程包括拟选老师提出申请、学院分学术委员会对拟选导师的各项条件如学术水平和师德等进行审核、对学院审核通过的拟选老师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再报请校学术委员会评定,并确定入选导师和受聘导师。导师考核同样实行院校两级考核制度,每三年进行一次。先由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对导师聘期内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学院考核通过的导师再报请校学术委员会终审,确定被考核导师的考核结果。
本学位点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下本学位点本学位点本学位点的研究生院和学院二级管理的培养模式。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指导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负责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选课,组织学生每周进行一次学术交流讨论、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开题与论文撰写等。
5.学术训练
本学位点培养方案明确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5个学分的学术训练。学术训练包括参加学术研讨班,承担科研项目,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参加学术活动、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等。为了创建良好的学术训练环境,为每名研究生提供学习卡座并配备电脑。
学术训练活动包括参加学术讨论班、承担科研项目、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等。
2021年,统计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专利1项。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和参与学科竞赛,2021年参加各类竞赛与创新实践活动获奖27项。其中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三等奖1项,优秀奖2项;第十七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贵州统计信息可视化大赛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
6.学术交流
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本学位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一是从制度和纪律上做严格要求,培养方案规定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10次以上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本学位点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同行专家来校所做的学术报告,其参与次数作为学生评优的参考依据之一。二是通过经费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活动,激发学生学术兴趣。2021年,本学位点共举办专家讲座12场,研究生参与人数300多人次。学科研究生参与国内学术会议62人次。
7.论文质量
根据《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规定》,本学位点从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查重检测系统查重、外审到正式答辩等各环节严格把关,确保论文质量,严防学术不端行为。其中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环节均采取导师回避与无记名投票表决原则,外审环节实行双盲制度,经匿名处理后由校研究生院直接送外省2名同行专家审阅或委托教育部学位中心送2名同行专家评阅。2021年参与答辩人数为14人,14篇论文均外送评审(每篇送两位外审专家),获优秀等级10篇,良好等级15篇,中等等级3篇。14人参加答辩均通过。经论文盲审,学校组织答辩后,14篇硕士学位论文中有1篇被评为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同时,对已授予学位的学位论文执行抽检制度,14篇硕士学位论文中1篇被随机抽检,结果为合格。
8.质量保证
本学位点以党建引领研究生培养,制定支部党建工作标准;制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实施意见,明确研究生导师负责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职责范围。按照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配备研究生辅导员,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建立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领导、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指导和协调、各学位授权学科负责人具体负责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新体制机制;严格执行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办法,对没有按时完成学习和研究任务的同学,采取留级、延期毕业、退学等分流淘汰方式。
9.学风教育
学校制定了《贵州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处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将学风、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本学位点严格执行学校相关制度规定,通过入学教育、研究生学术论坛期间的专题教育与导师日常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同时,通过论文查重检测系统与导师审核,强化学生学术行为的监管,防止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现象。截至目前,本学位点未发生学术不端行为。
10.管理服务
为了保障学生各项权益,做好管理服务工作,院、校两级管理部门制定了《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规定》《贵州民族大学研究生评优评奖积分实施细则》和《贵州民族大学学生申诉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招生、评优、评奖以及培养管理等各环节公平、公正、公开。
管理服务机构层面,研究生院设立了研究生管理科、培养科与招生就业科,学院也成立了研究生培养科,并配备专职老师具体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同时,本学位点认真落实导师负责制,要求导师做好指导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定期开展的教师师德师风、教学等满意度调查中,学生对各层面的管理服务工作满意度均较高,未收到任何投诉或举报。
11.就业发展
2021年毕业14人,授予学位14人。就业率100%(其中攻读博士1人,就业13人)。就业单位分布在学校、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其中1人升学,1人在高等学校任教,2人在中学任教,1人在政府部门,其他人在企事业单位。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发展规划
(一)存在的问题
1. 在学生生源方面,生源质量及广度有待提高;
2.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学界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还比较缺乏。
3. 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标志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不多,教材建设不足。
4. 在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科研能力、学术交流还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和学术交流机会较少;
5. 在服务社会方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仍有待加强,需进一步推动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6. 教学及科研平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二)下一步发展规划
1. 加强招生宣传,面向全省乃至省外高校等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2.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聚焦培养方向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挖掘内部潜力,培养现有人才;通过开展进修、培训,提升导师教学科研水平;通过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增强师资队伍力量;通过培养青年教师,强化科研教学团队和后备梯队建设,逐步改善现有师资团队的学历、职称、年龄与学缘结构。
3. 进一步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通过选派导师到国内外访学,组织导师参加与统计学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知名专家到我校讲学、做报告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增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同时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紧密联系,开展科研合作交流。
4. 完善研究生培养环节,加强科研学术训练,开展高水平学术讲座、科研研讨、对外交流等。
5. 加强研究生实习基地建设,开展社会工作调查活动,培养研究生服务社会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6. 加强科研教学平台的建设。在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实验示范中心建设方面,努力建设一个“统计模型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努力建设一个“大数据统计分析科研团队”。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努力建设两个省级教学团队:“统计机器学习教学团队”、“演化计算与随机优化教学团队”。积极申报统计学科研究生的卓越人才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