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文工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少数民族语言保护与数字化传承。4月16日上午,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刘笑玲、院长吴电雷一行6人到访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双方围绕“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展开深度研讨,共商科技赋能民族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我院党委副书记赵孝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软件工程系、人工智能系骨干教师参加座谈。会议由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霍雨佳主持。

会议伊始,文学院党委书记刘笑玲介绍了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实验室基本情况。刘笑玲强调,南方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实验室是贵州省首批省级文科实验室。实验室致力于推动南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保护与利用语言文化,促进学科进步与人才培养。通过这些研究方向,为国家语言文字发展战略实施、相关行业发展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支持。当前面临“语言数据碎片化”“技术应用门槛高”等瓶颈,亟需工科技术支撑实现突破。

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霍雨佳介绍了学院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团队概况。霍雨佳特别提及自己涉猎彝语语音识别研究多年。“我们通过深度学习构建了西南官话-彝语双语平行语料库,识别准确率较高,这项技术可迁移至苗语、水语等濒危语言保护场景。”这一案例引发文学院团队浓厚兴趣,双方迅速聚焦“语言资源数字化”“智能分析模型构建”等交叉议题展开讨论。

文学院院长吴电雷表示:这次合作不仅是技术对接,更是一次学科范式的革新——用算法解析文化密码,让科技守护民族记忆。霍雨佳副院长则用“双向奔赴”形容此次合作:“工科需要人文温度,文科需要技术工具,我们将共同探索新文科与新工科的交汇点。”
霍雨佳副院长表示,此次跨学院合作标志着贵州民族大学在学科交叉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将通过跨学科创新平台打造民族高校特色范式,为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寻找新的时代答案。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将为更多兄弟院系提供技术支持。
供稿:徐海龙
一审:徐海龙
二审:霍雨佳
三审:刘 璐